- chjshen 的博客
基础算法-二维动态规划
- 2023-5-31 20:26:38 @
二维动态规划
1、二维动态规划
动态规划入门里,状态都只有一个维度,一般为dp[k],称之为线性动态规划。
当维度有两个的时候,需要用二维的状态来解决问题,例如棋盘、矩阵、路径等类别的问题。
更准确的说,二维动态规划指线性动态规划的拓展,在一个平面上做动态规划。
规律:当前格子的状态,往往与左边、上边、左上的格子状态有关。
2、例子-路径总数
对于m*n的矩阵,每个点只能往下或者往右,计算从A点走到B点一共有多少种路径。
假设A为(1, 1)的点,B为(m, n)
定义状态:定义dp[i][j]
为从A点到达点(i, j)的路径总数
则状态转移方程为:
i=0 或 j= 0:dp[i][j] = 0
dp[1][1] = 1
i, j >1:dp[i][j] = dp[i-1][j] + dp[i][j-1]
3、例子-LCS
最长公共子序列(LCS)的长度:子序列中的每个元素都能在两个序列中找到, 而且先后顺序和原序列中的先后顺序一致。
例如:a=[1, 2, 3, 4, 5], b=[6, 1, 3, 2, 4, 7],最长公共子序列为1 2 4, 或 1 3 4,长度都为3
定义状态dp[i][j]为Ai与Bj的LCS的长度,i和j就代表了两个维度。
状态转移方程:
当i=0或j=0时:dp[i, j] = 0
当i、j>0且ai=bj:dp[i, j] = dp[i-1, j-1] + 1
当i、j>0且ai!=bj:dp[i, j] = max(dp[i-1, j], dp[i, j-1])
对于二维动态规划的理解,实际就是根据矩阵进行递推,如下:
A\B | - | 6 | 1 | 3 | 2 | 4 | 7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 | 0 | 0 | |||||
1 | 1 | 1 | 1 | ||||
2 | 2 | 2 | |||||
3 | 2 | ||||||
4 | 3 | ||||||
5 |
以上:
第一行和第一列都为0,然后依次往左往右填充 如果两个元素相同,则取左上的值加1 如果两个元素不同,则取左边、上边的最大值 最右下就是递推的结果
参考代码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, n;
int cnt;
int f1(int x, int y)
{
if( x < 1 || y < 1)
{
return 0;
}
if(x == 1 || y == 1)
{
return 1;
}
return f1(x, y - 1) + f1(x - 1, y);
}
const int M = 1005;
const int N = 1005;
int dp[M][N];
int f2(int x, int y)
{
for(int i = 1; i <= m; ++i)
dp[i][1] = 1;
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
dp[1][i] = 1;
for(int i = 2; i <= m; ++i)
{
for(int j = 2; j <= n; ++j)
{
dp[i][j] = dp[i-1][j] + dp[i][j-1];
}
}
return dp[m][n];
}
int main()
{
cin >> n >> m;
cout << f2(m, n);
return 0;
}
三、练习
取苹果
题目
平面上有N*M个格子,每个格子中放着一定数量的苹果。
你从左上角的格子开始, 每一步只能向下走或是向右走,每次走到一个格子上就把格子里的苹果收集起来, 这样下去,你最多能收集到多少个苹果。
输入样例:第一行为n和m,然后是n行每行m个数(苹果数):
3 3
1 4 4
5 3 2
3 5 1
输出样例:最大苹果数
15
数据范围:
1<=n, m<=1000
0<=每个数<=10000
二、分析
1、理解题目
二维动态规划,每个格子只能从左边或上边过来,总数要么是左边格子总共收集的苹果数+当前格子苹果数,要么是上边格子总共收集的苹果数+当前格子苹果数。
2、思路
定义状态:设dp[i][j]
为从最左上到达格子(i, j)能收集的最大苹果数。
状态转移方程:
i=0 或 j= 0:dp[i][j] = 0
dp[1][1] = a[1][1]
dp[i][j] = max(dp[i-1][j], dp[i][j-1]) + a[i][j]
注意这里的0坐标是为了统一转移方程用。
三、操作步骤
请自己实现以下步骤:
- 数据定义和输入
- 状态初始化
- 状态转移方程
- 输出
四、参考代码
#include<iostream>
#include<cmath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, n;
int cnt;
int f1(int x, int y)
{
if( x < 1 || y < 1)
{
return 0;
}
if(x == 1 || y == 1)
{
return 1;
}
return f1(x, y - 1) + f1(x - 1, y);
}
const int M = 1005;
const int N = 1005;
int dp[M][N];
int a[M][N];
int f2(int x, int y)
{
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
{
for(int j = 1; j <= m; ++j)
{
cin >> a[i][j];
}
}
dp[1][1] = a[1][1];
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
{
for(int j = 1; j <= m; ++j)
{
//if(i == 1 && j == 1) continue;
dp[i][j] = max(dp[i-1][j], dp[i][j-1]) + a[i][j];
}
}
return dp[n][m];
}
int main()
{
cin >> n >> m;
cout << f2(n, m);
return 0;
}
例题-限数棋子摆放
在棋盘的某一行上(长度为n),摆放m个棋子,使得棋子之间互不相邻,求方案数。
输入样例:
5 2 输出样例:
6 数据范围:1<=n、m<=5000
二、分析
1、思路
设f[i][j]
表示前i个位置,放置j个棋子,第i位置不放的方案数, g[i][j]
表示第i个位置必放的方案数。
则有:
f[i][j] = f[i-1][j] + g[i-1][j]
g[i][j] = f[i-1][j-1]
理解:
第i位置不放,则前一位置可放,也可以不放,棋子数不变。
第i位置必放,用掉一个棋子,前一位置只能不放。
最后答案为f[n][m]+ g[n][m]
。
2、状态递推
初始值:
f[0][0]=1;
g[0][0]=0;
递推公式:
f[i][j] = f[i-1][j] + g[i-1][j]
g[i][j] = f[i-1][j-1]
三、实验步骤
- 数据定义与输入
- 状态定义与转移
- 输出结果
参考代码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N=5005;
int n, m;
int f[N][N], g[N][N];
int main() {
cin>>n>>m;
f[0][0]=1;
for(int i=1;i<=n; i++)
for(int j=0; j<=min(m, i); j++) {
if(j != 0)
g[i][j] = f[i-1][j-1];
f[i][j] = f[i-1][j] + g[i-1][j];
}
cout<<(f[n][m] + g[n][m])<<endl;
return 0;
}
例题:1258:【例9.2】数字金字塔
观察下面的数字金字塔。写一个程序查找从最高点到底部任意处结束的路径,使路径经过数字的和最大。每一步可以从当前点走到左下方的点也可以到达右下方的点。
在上面的样例中,从13到8到26到15到24的路径产生了最大的和86。
【输入】
第一个行包含R(1<= R<=1000),表示行的数目。 后面每行为这个数字金字塔特定行包含的整数。 所有的被供应的整数是非负的且不大于100。
【输出】单独的一行,包含那个可能得到的最大的和。
【输入样例】
5
13
11 8
12 7 26
6 14 15 8
12 7 13 24 11
【输出样例】
86
分析
dp[i][j] | 1 | 2 | 3 | 4 | 5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|||||
2 | |||||
3 | - | - | - | ||
4 | |||||
5 | max(12,7)+6=18 | max(7,13)+14=27 | max(13,24)+15=39 | max(24,11)+8=32 | - |
6 | 12 | 7 | 13 | 24 | 11 |